跳到主要內容

辦學理念

佛光山精神教育學子

三好四給理念落實校園

 

---星雲大師頒發獎狀 讚嘆人間佛教行者典範           

                                花蓮四維高中董事長國際佛光會佛光長者  黃英吉

一、殊勝福緣 師事星雲大師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個人此生能師事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學佛行佛,是千載一時的殊勝福緣。回顧六○年代,第一次參訪佛光山,巧遇大師,留下慈悲和煦的深刻印象。事隔十年,花蓮和南寺造福觀音安座,第二次遇見大師,慈悲依然法喜充滿,並誠摯恭請大師到校佛學講座,慈示「不忘初心,不念舊惡,不請之友,不變隨緣」奉為此生座右銘,永誌在心。循此因緣,個人奉行一師一道,以佛法治校,將因果、緣份無常、慈悲義理,融入在教育學子上,以端正心性品格。之後,更積極推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教育與「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給工作信條,致能締造品德、升學、技能的優異成效,讓四維學子,踏出社會被人接受接納,深受大師肯定讚嘆。

二、正派行誼 此生最大榮耀

    民國一五年五月十六日,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紀念活動中,承蒙大師頒發獎狀表揚鼓勵。獎狀內文由大師口述,稱許『黃英吉、賴馨齡賢伉儷,以佛光山精神教育學子,將三好四給理念落實校園,齊家治學,影響旁人甚鉅,堪為人間佛教行者典範。』個人從事教育工作五十餘年,用心辦學,忝獲全國性獎項無數,並曾蒙總統召見,雖感珍貴難得,然皆比不上大師頒贈此狀以肯定個人一生正派行誼,引為此生最大榮耀,亦堪為蓋棺論定之註腳。

三、慈悲智慧 佛光山精神教育學子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結集經典,浩如烟海,窮畢生之力,難窺堂奧。星雲大師,秉持佛陀弘法利生本懷,創建佛光山叢林僧團,宣揚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大師敘明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是故,佛法不是泥塑木雕,不是只供奉在佛堂上,而是在每個人的舉手投足生活起居之中,一個笑容,一件好事,一份尊重,一句好話,都是佛法。所以慈悲智慧是佛光山精神,三好四給是佛光山精神,只要在家庭工作衣食住行中,懂得結緣,感恩、惜福、明理、歡喜、信心、慈悲、智慧,佛光山精神就蘊含在裡許無所不在。

四、實踐三好 品德教育源頭活水

    人類與生俱來貪嗔癡三毒,引發身、口、意三業不清淨,要袪除三毒,淨化三業,就要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為此,大師提倡宣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做好事,就是修身,淨化身業。把侵犯、傷害人的惡行,換成利益大眾的佛行說好話,就是修口,淨化口業。把瞋恨、嫉妒人的惡口,換成柔軟讚歎的佛口。存好心,就是修心,淨化我們的意念。把愚痴的邪心,換成慈悲智慧的佛心。

    個人辦理私校四十年,最服膺清末名臣曾國藩「教人子,先教做人」之理念,至為重視品德教育,亟思有一套在校園推展之模式,讓師生可資依循,而不可得,及至大師倡導三好,恍若暗室明燈,指引迷路,多年宿願得以所償。從此,全面在校園推展,編撰三好實踐條目手冊,引領師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實踐三好,推展以來顯見成效,連續五年榮獲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典範,更期四維每一位師生都成為三好的推動者,也是實踐者,以注入品德教育的源頭活水,達致人人行三好,社會更美好的願景。

五、四給工作信條 布施廣結善緣

    大師在開創佛光山之初,即將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訂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教育工作是一項給的工作,而不是取的工作,給就是付出,就是布施,從事教育工作者,以奉獻為初心,只要每位教師,面對有緣的學子,人人常存慈悲之心,處處為學生著想,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讓他們品德增上,考取大學,取得證照,適性揚才,就是無上殊勝功德。給人信心,關懷他人多讚嘆;給人歡喜,面帶微笑常問好;給人希望,言談舉止多鼓勵;給人方便,凡事相助不推諉。給,看是利他,實則利己,只要常存慈悲智慧,處處時時,實踐四給信條,就能從給的實踐中,獲得諸多善緣,親師生更加和諧。

六、人間佛教行者典範 圓滿人生

    從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期間經歷許多挫折、屈辱、困頓,近來更因少子化衝擊面臨更大的挑戰,但個人始終秉持不變的初心,堅持生活紀律,重視品德教育,聘請優秀師資,充實新穎設備,增進升學、技能成效。個人更始終相信,只要我們在辦學過程,心中有慈悲、智慧、三好、四給,就能克服、突破,從煩惱中解脫,從挫折中重振,轉悲觀為積極,即是大師所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個人歲月已逾八十四歲,生命有限願力無窮,感謝佛恩浩蕩,有幸親近大師,奉行三好四給,謹誓盡形壽在四維道場,持續以佛光山精神教育學子,成就人間佛教行者典範,上報師恩,利益學子,圓滿人生。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