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防教育簡介
「全民國防」在政府多年來一直大力提倡,尤其在民國85年台海危機之後,更受各界重視,並認為「全民國防」是以軍民一體、文武合一的形式,不分前後方、平時戰時,將有形武力、民間可用資源與精神意志合而為一的總體國防力量。推動全民國防教育的意義在於「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藏熟練於演訓」,使全國民眾建立「責任一體、安危一體、禍福一體」的共識,達到全民關注、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全民國防的最高裡想。
「全民國防教育法」自94年2月2日公布以來,透過中央主管機關國防部的規劃,以及教育部、人事行政局、文建會等部會的協力下,各項工作區分兩階段逐步推動:
![]() | |
一、準備階段: | |
一、國際情勢 全民瞭解國家處境與潛存威脅,務實參與國際事務,確保國家永續發展。 二、國防政策 宣導當前國防施政方針、國軍整體戰略,激發全民防衛意識,支持國防政策。 三、全民國防 瞭解「全民國防教育」對個人、家庭、社會與國家安全之影響,關注、支持參與國防事務。 四、防衛動員 介紹「民防體系」與「全民防衛機制」,適時動員總體力量,厚植戰力泉源。 五、國防科技 建立「無科學即無國防,無國防即無國家」共識,爭取全民支持國防武器裝備發展策略。 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是強化整體國防安全的基礎,也唯有支持「全民國防」的政策,才能確保國家安全與生存發展,也唯有強化「全民關注、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共識,進而對「綜合國力」的提升,發揮最高效益,真正保障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人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