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業輔導規劃
配合學校升學輔導整體規劃,實施全方位升學輔導措施。未來三年輔導課程包含課業輔導課、假日輔導課及夜間輔導課,測驗項目含晨考、週考、月考複習考、模擬考等,在學校資源豐富及優良教師的領導下,使學生能面對未來三年升學之路能輕鬆、自在,更能順應自我理想考取學校。將孩子們未來三年的輔導課業進度與測驗項目分類如下:
一上 | 一下 | 二上 | 二下 | 三上 | 三下 | 備註 | |
第九節輔導課 | ü | ü | 三年級實施 | ||||
星期六輔導課 | ü | ü | ü | ü | 上課時間:7:30~15:10 (二年級隔週) | ||
寒假輔導 | ü | ü | ü | 實施加深加廣之學習進度。 | |||
晨讀 | ü | ü | ü | ü | ü | ü | 實施國、英、數之加強輔導。 |
月考 | ü | ü | ü | ü | ü | ü | 每學期三次 |
模擬考 | ü | ü | 配合命題趨勢,約6~8 次 |
輔導是一個過程
學生輔導是一個科學化的「過程」,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每階段都有其目標、技巧和理論。透過不同階段的工作,我們可以客觀地評鑑輔導工作的進展,獲取反饋,修正輸入變項,包括診斷、決定投入的時間及選擇適當的輔導技巧,使接受輔導的學生達到預期的行為改變。
輔助過程是一個由老師與學生在輔導開始時建立起工作關係直到輔導結束的這段期間,進行一連串活動所組成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預備期,目的是與學生建立起工作關係。老師要關心接受輔導的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表示對他尊重和信任,令學生準備接受輔導。
第二個階段是問題剖析,目的是協助接受輔導的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和處境,並且承擔責任。在晤談或小組工作的互動過程中,透過聆聽和適當的反應,使他找出問題的癥結,老師亦可提供現況資料,讓他明白所處境況,令他願意接受這個輔導過程。在學校制度內,教師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只有基於學生的自願參與,才有機會讓他開放自己和表達自己。
第三個階段是與學生訂立契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他是在一個雙方同意及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去透過一連串活動來解決問題,亦使接受輔導的學生清楚老師介入的意義及重要性。
第四個階段是行動,亦是整個輔導過程的轉捩點,老師應變得較前階段活躍和主動,目的是使接受輔導的學生積極地及實際地參與訂立的活動,例如面談、輔導小組、家訪等。老師可以透過個人分享、對話、對質或適當的指引和教導,去協助受導者改變態度和校正錯誤的信念,激發學生採取行動,以求達到該次輔導的目標。
第五個階段是評審與終結,目的是協助受導者自己回顧及檢討在整個輔導過程中的經驗及效果,是否能協助受導者解決問題。如果已經達到輔導的目標,整個輔導的工作關係便告一段落,否則便要計劃下一個輔導的過程。
為了要學生內化已改變的行為和態度,在解散常規的輔導活動後往往要建立另一種跟進及督導的關係,由於學生與教師都同處於一個學校環境內,可藉著小息或其他課餘時間以不定時的閒談方式,讓學生了解老師仍在背後鼓勵及支持,亦可作為一種驅動力逼使學生作出真正改變,而老師亦可由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行動。
最後的結語是,學生的輔導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並非像行為可以有立即性的改變,我們老師能做的是給予足夠空間與時間,並告知學生可以跟老師晤談的時間,並給予學生溫暖的環境與關心,輔導的過程如果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個溫暖的種子,哪怕孩子畢業後才發芽,也都會帶給他們最強大的成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