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資源/教學講義 / 宋詞補充資料

※宋詞

1.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1了:終結

2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東風:春風

4不堪回首:不忍回想


 翻譯:
 事。以前我那宮裡的雕刻著美麗花紋的欄干與玉石庭階,應該還在吧!而今我的容顏,卻已不復往日。試問能有多少愁緒?正像那奔流向東的春水,難以御抑,連綿不絕。 春季嬌美的花朵,秋日皎潔的明月,這樣的良辰美景,曾幾何時已然逝去,而往事歷歷,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夜,小樓上又吹起了陣陣東風,在這明月高掛的夜晚,不忍再去追憶故國南唐的昔年往

 

賞析:

這是一首感懷詞,是李煜亡國被軟禁北方一年後的作品,主旨在表達亡國後悲痛的心境。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1. 冠:帽子。
2. 瀟瀟:形容風雨聲。
3. 歇:停止。
4. 長嘯:長聲呼嘯。
5. 壯懷:悲壯的情懷。
6. 三十功名:三十年來的功名。
7. 塵與土:就像塵土一樣,一下子就消失了。
8. 八千里路:形容岳飛自己在沙場上奔波的路程。
9. 雲和月:披星戴月,奔波辛勞。
10. 等閒:輕易的。
11. 悲切:非常難過。
12. 靖康恥:宋徽宗靖康元年,金人攻破了首都汴京,把徽宗俘虜了去,第二年又把繼位的欽宗也俘虜去了,這是宋朝人的恥辱。
13. 雪:雪恥。
14. 臣子:指宋朝的臣子。
15. 長車:一長列的軍車。
16. 賀蘭山:在我國的寧夏省內。
17. 缺:險隘關口。
18. 餐:吃。
19. 胡虜:指金人。
20. 飲:喝。
21. 匈奴:還是指金人。
22. 舊山河:舊日的大好河山。
23. 天闕:指首都,天子所在的地方。

 

翻譯:
瀟瀟而下的雨,已經停歇了。我依著高樓上的欄杆,想起那數不盡的國仇家恨,不禁氣憤得直了髮、衝了冠。抬頭望向遠方,即使我仰天長聲呼嘯,也不能止息那熱烈悲壯的胸懷。三十年了,所得到的功名像塵土一樣,微不足道。而過去那段長久的歲月,幾乎奔波了我八千多里路!即使這麼說,可是,朋友啊!還是不要輕易的就浪費了大好少年時光,不然老年時就只好空自悲傷了。

再說徽、欽二帝被擄的恥辱,到現在還沒洗雪;我們的悲恨,又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止息呢!真希望能夠早日率領長列軍車,浩浩蕩蕩直達金人的老家,踏破賀蘭山關口!到那時,我們餓了就可以慷慷慨慨的啃吃金人肉;渴了就可以談笑風生的啜飲金人血,以消我們心頭之恨。更重要的是:收拾起舊日大好山河,那我們就更可以無愧於心的向京師朝拜了。

賞析:
這首「滿江紅」的作者岳飛,是我們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從小,他
就是一個既愛國、又懂事的好孩子。長大之後,由於金人來侵,國家動亂不堪,他更立志要為國家做點事情。由他的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以表示終身不忘。從此,這四個大字就跟著他東征西討,和金人拼死周旋,建立了不少功勳。當時人民非常感激他,還尊稱他為「岳爺爺」呢!岳爺爺後來雖然被奸相秦檜害死了,可是他的忠孝行跡,卻長留在人們心中。

 

.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去無風雨也無晴。

解釋:
1. 吟嘯:呼嘯歌唱,表示態度閒適自在。
2. 芒鞋:草鞋。
3. 蓑:以前農人穿的雨衣。
4. 平生:平時。
5. 料峭:風寒的樣子。
6. 蕭瑟:風雨吹打樹林的聲音。

翻譯:

不要管那穿過濃密樹林敲打樹葉的雨聲,何不一面唱歌,一面慢慢的散步呢!一根竹杖、一雙草鞋,比騎著馬而還要輕快。大雨又有甚麼好怕的?穿起了蓑衣,在煙雨茫茫裡,照樣可以像平常一樣的來去自如。寒冷的春風吹醒了我的酒意,有些微的寒意。這時遠方山頭上的落日已代替了煙雨,出來迎接我了。回想過去那又是風、又是雨的地方;現在風沒有了,雨沒有了,甚至連晴天也沒有了,而我也要回家了。

 

賞析:

蘇軾一生中所遭遇最大的變故,就是在他四十四歲那年,被人誣陷說他愚弄朝廷,並且時常寫一些諷刺朝廷的文章。朝中大臣聽了大怒,馬上把他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受到嚴厲的拷問,且動不動救被重重的杖打。他自知沒有希望生還了,就寫了兩首訣別詩給他最親愛的弟弟。誰知到當時的神宗皇帝憐惜他是個難得的才子,不忍心讓他平白死去,就命令臣子再重新調查這件案子。審辦的結果,蘇軾被貶謫到湖北,結束了一百三十天最悲慘的獄中生活。由於他經過了這麼大的苦難,到了湖北,他的人生觀變的很豁達,這首「定風波」,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縱使一生都遭遇到挫折困苦,不過,「誰怕?一簑湮雨任平生」啊!等到煙雲雨霧都過去了,那不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了嗎!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1.將息:調養,休息。
2.堪摘:可以採摘。
3.怎生:怎樣,怎麼。
4.這次第:宋人口語,即這情形,這光景。
5.了得:包含得了,概括得了。


翻譯: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戚之情一起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身體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麼可採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字怎麼能說盡!

賞析:
這首〈聲聲慢〉詞滿紙嗚咽,愁情重疊。詞的起調用了十四個疊字連貫而下,如珠走玉盤,琴發哀聲。國破夫亡,金兵南侵浙東,女詞人孑然一身,飄泊東南。離鄉背井之苦,少依無靠之悲,一時湧集於心,令人難以釋懷。她渴望尋覓已失去的美好生活,以取得精神上的安慰,而四周一片冷冷清清,使其心境更陷入悽慘悲戚的深淵中。這裡有動作,有感覺,有心境,聲情急促,一氣貫注。詞人經受了多年來悲傷的折磨,體力日衰,對天氣變化十分敏感。「乍暖還寒」,寫出天氣特點;「最難將息」不言哀愁而哀愁自見。他本想借酒取暖、澆愁,無奈酒淡不敵風寒,更觸發了無限傷感。雁過而覺「舊相識」,是因為他們曾從淪陷了的中原家鄉來,這時正往那裡去,所以睹物生情,原以難平靜的心緒又蕩起了層層波瀾。真是新愁未消,舊恨復起。

下闕從抬頭見雁轉為低頭看菊,仍緊緊圍繞一個「愁」字展開。黃花堆積滿地,無人摘取,也無人憐惜,其況正與己相似。對景傷情,詞人久坐窗前,不知怎樣度過這即將來臨的淒涼夜間。偏偏又下起了小雨,那點點滴滴的細雨落在梧桐樹上淅淅作響,像是在彈奏一曲哀惋淒清的樂曲,又像是如泣如訴的哀嘆。這一切使她百感交集,愁苦難禁,於是千愁百哀迸為一句,直述這種感覺絕非一個「愁」字所能概括。這結拍兩句,正是其情也苦,其詞也哀。
在語音上,這首詞適應〈聲聲慢〉調「拖音裊娜,不欲輒盡」的聲腔。除了多用疊字外,如夏承燾《唐宋詞欣賞》所指出,還有意多用齒聲字、舌聲字。尤其是從「梧桐」句至結尾「大多字裡,舌音、齒音交相重疊,是有意以這種聲調來表達他心中的憂鬱和悵惘」。

. 【浣溪紗】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翻譯:

喝下一杯酒以後,我填了一曲新詞,今天的天氣跟去年的一樣,亭台也還是從前的亭台,只是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再回來呢?

眼前花兒凋落,卻無法留住,真是無可奈何啊!那似曾相識的燕子又飛回來了,而我呢?只有在花間小路上獨自徘徊沉思。

賞析:

此詞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是晏殊詞中最爲膾灸人口的篇章。上片天氣、亭台、夕陽,依稀去年光景。詞人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歎,將 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爲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歎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花落燕歸,更是觸目傷情,抑鬱難解,只有徘徊香徑而已。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爲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後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此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屬對工巧;思致纏綿,是爲後世傳誦的名句。詩人善於以工麗的詞語描寫景物,情文並茂,音律諧婉,創造了情致纏綿,淒婉雋麗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

.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翻譯:

什麼時候開始有明月呢?我拿著酒杯問那蔚藍的青天,不知道那月宮裡今夜是哪一年?(人間如此繁華,不知天下的今夕是否仍舊美滿!)我想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以謫仙人自居),只怕那高處天上的瓊樓玉宇裡不勝清寒。如果天上比人間更為清寒,那這一刻形影共舞於月下,又跟天上有什麼分別呢? 月光轉過紅樓,低低的進入美麗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兒。本來不應有什麼怨恨的,可是你這無情的明月,卻為什麼偏向離愁的人們表示團圓?人有悲哀、歡樂、離別、聚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兩全,只希望人(指子由)能夠長壽平安,就是山隔水阻,千里迢迢,共賞一輪明月,我也就獲得安慰了!

賞析:

這詞的上半闕寫的是蘇軾在月下暢飲,興緻盎然。他把酒問天:如此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又憧憬在這麼好的夜晚時,天上又是什麼日子。這裡反映出作者對清明美好境界的讚嘆和神往。他自負原是天上的謫仙人,因此要想回去,卻又顧慮在皎潔的月宮中高處寒冷難思。於是翩然起舞,舞弄那被月亮照映在地上的身影,彷彿也置身仙境,哪像在塵俗人世呢?雖然現在不能登月,但是在明月下身心暫得自由,也是一種飄然超脫的境界。本詞的意象縹緲。您可作多方面的體會,不要拘泥於某種想法,否則反而縮小了這闕詞其豐富多采的藝術境界。

下半闕寫夜深月沈,月光斜斜的照進屋子裏面,但是屋子裏的人卻還耿耿不眠,懷念不能團聚的親人。於是他又頓生奇想:月亮本是自然之物,沒有情感,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分離的時候這麼圓呢?想到這裏,作者的思想境界豁然開朗。既然自然界月亮有陰晴圓缺的變化,人間社會存在悲歡離合現象本來就是客觀規律,那又何必為別離而悲傷呢?但願大家能健康長壽,雖分隔千里,共同對著這一輪皎美圓月,不也是一種足以慰情的團聚嗎?

這首詞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將寫景、抒情、議論融合在一起而整篇空靈蘊籍。詞中突出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又讓想像飛奔馳,上天下地,使矛盾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統一。這裡有追求,有苦悶,有欣慰,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深摯、胸襟開闊、見解超妙、才氣飄逸。

8《清平調》李白

1.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2.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3.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李白名作清平調是楊貴妃即興而要求唐明皇傳召當時還是翰林學士的李到興慶宮 
即席創作而成。創作之前,李不知是真醉還是借醉,先要楊貴妃與宰相高力士一個為他研墨磨硯,另一個為他松履脫襪,李才願意為清平調作詩填詞。 
翻譯: 
  看見飄逸的雲彩,就想到輕盈的衣裳,看見美麗的花朵就想到姣好的容顏。春風吹拂著欄杆,濃露附在牡丹上,紅得更艷。超凡絕俗的美貌若非仙山上看見的話,那只有在瑤臺月光下才能相逢。

猶如一枝紅艷的牡丹,朝露中散發芳香,夢中那雲雨巫山的女神,空讓楚王相思斷腸。眼前的花容月貌在漢宮中有誰能比呢?只有一個剛剛才梳妝而令人可愛的趙飛燕了。

名花和美人相映生輝,常得到君王含笑相看。君王若要解除春風裏送來的許多煩惱,恐怕就得和貴妃在沈香亭北倚靠著欄杆,賞玩御花園的美景來解悶。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