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薪vs.興趣?校長解惑〉台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建煌

有興趣才有高薪 在校時就要跨域挑戰

 

很多人期待畢業就有高薪好工作,但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說,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就算工作也不會一輩子只做同樣內容,探索興趣才有機會找到更寬廣的未來,就像他讀藥學,卻從做研究、當老師,轉為行政、主祕、創業,「50歲後的你想活成什麼模樣?端看你50歲前的經歷。」

很多人選填志願時,都會想是要依興趣,或是選擇以後有機會拿高薪的科系?這個問題,放在「醫藥衛生」領域,可能最貼切不過。

因為醫藥衛生領域和其他學科,最大的差別就是,只要考上國考,幾乎不用擔心未來工作,而且薪水往往都很好。但難道念醫藥衛生的學生,都是為了高薪嗎?我是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要完全沒考量薪水絕對是騙人,但基本還是因為興趣!

第一,醫藥專業要求高,必修學分多、課業壓力重,沒有興趣絕對吃不消。第二,醫藥衛生分科細,有興趣才能找到未來方向。最重要的,人生不會只有畢業後找工作的那幾年,一個人50歲後會做什麼?看的是50歲以前你累積了哪些。能否累積有價值經歷,絕對是依靠對知識的興趣。

選擇最拿手的  就會最有優勢

我國中時,就發現自己對生物特別有興趣,曾參加生物競賽,拿到過全國第三名。所以就算我高中時電機、機械很紅,還是選了第三類組。至於為什麼會讀藥學?我必須坦白,因為沒考上醫學系。那個年代的學生都是以醫學系為目標,一路志願填下來,看考上哪裡。

藥學知識很廣泛,包括研究藥物作用原理的藥理學、藥物如何調製的藥劑學,大三時,我決定鎖定藥理做為主攻。因為我那一門課念得最好!

我喜歡生物,對做研究有興趣,透過實驗,去發現藥物學怎麼和生物學結合,會帶來哪些反應與變化,讓我樂此不疲。大學畢業後,不少同學都直接就業去當藥師,我卻決定繼續攻讀台大藥理所,一路念到博士。

因為有興趣,就算過程辛苦,依然樂此不疲,而且投入愈多,累積愈多。當這項專業變成自己最拿手的強項,自然就最有優勢。這是一個正向循環與因果關係,絕對不是因為未來出路很好,才去投入,看能不能贏過別人。通常這樣做,只會念得痛苦又學得不好。

那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我的答案是:勇敢跨域去嘗試。

博士畢業後,我回到北醫教書,延續研究。經歷系主任與所長後,學校希望我擔任研發長,我覺得從更高層次去延伸做研究,很開心地答應。

之後校長又問我要不要轉任教務長,我遲疑了。因為我比較喜歡研究,而且對教育也沒概念。校長解釋,他看的是我的態度,認為我做行政和做研究時一樣投入,很適合行政工作。

我想起擔任研發長時有這樣的體悟,「做研究,是針對一個主題愈做愈深;做行政,是針對多元主題愈做愈廣。」而且行政對整體研發環境能創造的改變,比單純做研究更快,例如北醫研究獎勵制度,就是我任教學組組長時擬定的。

大膽跨域  養成終身自學能力

想通這件事,覺得自己可以透過這個機會更理解整體制度,作為實踐自己對研究發展的願景。

當跳脫熟悉的領域,接下「研究之外」的工作後,也讓我有機會接下包括主任祕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副校長等不同行政職位。這件事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跨領域,你才會知道自己不同的能力與興趣,也才能創造未來的可能。而能不能跨出去,不在於你會不會,而是你怕不怕!

去年我成立跨領域學院,就是要讓北醫學生成為具廣度的生醫人才,以專業能力為核心,向外延伸不同能力。跨領域學院將課程調整為6~8學分的微學分,針對熱門領域,如AI、大數據等,以基礎的導論、程式和小專題,甚至是工作坊、聽演講等方式,讓學生輕鬆親近這些領域。

我不期待學生上了這些課,就會變成超強的雙軌人才,但跨域經驗愈豐富,就愈不會害怕去嘗試新事物,也就愈有機會在學校的專業之外,發掘更多有趣的事物,進而融會貫通、開創興趣,甚至創新創業。

教育是為未來而教,但十年後的世界會如何?大家都不知道。學習最難的就是跨出第一步,在校若習慣跨出去,一輩子都會勇敢嘗試。所以興趣與高薪?有興趣當然才會有高薪!而怎麼找興趣?就看你能否在大學時,勇敢跨域嘗試。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