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我的書齋 課程學習單
一、課內文意探究
1.首段以「文人的書齋」開篇,未直書「我的書齋」,這種寫作方法稱作什麼法?全段強調的中心思想為何?
答:(1)_______法。
(2)強調文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對文人的重要性。
2.作者第二段談到他沒有書齋,也沒有書桌。他以「飯桌」來代替書桌,這張桌子的哪些特徵揭示了作者的貧困?作者在這樣的書桌上寫作的心情為何?
答:(1)使用的時間過長(家中的四代________)、桌面破了兩個大洞(大得幾乎________都漏得下)、
桌腳腐朽,修補後仍搖擺不定(用點勁________時,還會發出________之聲)。
(2)心驚膽顫,有時________被嚇跑了,是再傷心不過了。
3.作者依然貧困,如何擁有令自己滿意的書齋?
答:作者的書齋是我們的________,他不需要花錢,透過________而擁有了令自我滿意的書齋。
4.作者在什麼樣的機緣下擁有了自己的書齋?
答:冬日之際,家中庭子裡的________樹影觸動了他的心,他便搬了________與圓型________,在樹影下開始寫作,那時他發現了自己的書齋。
5.試比較作者心中他人的書齋與自己的書齋不同之處,完成下表。
答:
他人的書齋 | 自己的書齋 | |
布置 | 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名人的書畫 | |
布置給作者的感覺 | 也許華貴,但和作者「大自然書房」相較,顯得渺小寒酸,俗不可耐 | |
空間的所在 | 室內 | |
視野 | 受限 | |
空間與外界的連結性 | 人局限在斗室中 與外界隔絕 |
6.作者在書齋寫作疲倦時,抬眼曾看到什麼?這些景致,作者將它們比作什麼呢?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幅偉大壯觀的________、一首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的書齋除了要有一堆樹影外,他還需要準備什麼東西?
答:一張________與一方________。
8.樹影立春後會漸收;木瓜樹在颱風後,不是被吹折,便被吹倒,一株不留,面對這兩種情形,作家如何面對?這也揭示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答:(1)
(2)
9.全文雖有十六段,但依內容可分成六大段落,作者在各個大段落呈現怎麼樣的心理?試完成下表。
答:
段落 | 心理 | ||
1 | 第一段 | (在論述中,流露出對書齋的渴望) | |
2 | 第二段 | (因為沒有書齋,甚至於連書桌也沒有) | |
3 | 第三至六段 | (雖然貧困,但擁有自己的書齋) | |
4 | 第七至九段 | (記敘發現的經過,讚美自己的書齋) | |
5 | 第十至十四段 | (認為自己的書齋是天地間最好的書齋,並細敘自己在其中的感受) | |
6 | 第十五至十六段 | (即使書齋會改變,他仍試圖營造自己書齋的永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