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出師表

題解:

一、出處:

1、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據昭明文選校改。

2、題目:為上行公文,原文無題,題目當為文選編者所加。

二、文體:應用文。(奏議類)

三、旨意:以軍隊統帥的身分,在軍隊出征前,對主上說明出征的目的與任務,並勸諫後主「親賢臣,遠小人」,當廣納雅言,以恢復漢室為念,充分表現身為先帝託孤老臣的一片赤忱。

四、寫作背景:蜀漢後主建興五年(227),諸葛亮率軍進駐漢中,準備出師北伐曹魏,臨行前所上之表。

五、特色:諸葛亮不以文章成名,但出師表歷來被視為千古至文,正因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公忠為國精神與真切誠摯的情感。

六、評價:

1、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2、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4、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5、南宋謝枋得在文章軌範中引安子順語:「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文公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慈。」

 

作者:

一、姓名字號:諸葛亮,複姓諸葛,字孔明。諡忠武,後世習稱諸葛武侯。

二、生卒: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卒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234),年五十四歲。

三、生平經歷:

1、早年喪父,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成人;玄卒後,與兄隱居隆中,躬耕自食。

2、自比管仲、樂毅,結交龐統、崔州平、徐庶等名士,人稱「臥龍」。

3、徐庶薦之於劉備,備乃三顧茅廬,請其出仕,亮於是出而輔佐劉備。

4、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助劉備結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得以收復荊州。

5、亮承託孤遺命,撫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前後六次出師伐魏,惜壯志未酬,積勞成疾,死於軍中。

四、學術成就:諸葛亮為史上著名之軍事家、政治家,而不以文學著稱。

五、著作:清張澍編有諸葛忠武侯集四卷。

 

其他:

1、劉備勉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2、諸葛亮於建興三年率軍南征,恩威並施,平定蠻荒亂事。對孟獲七擒七放。

 

3、陸游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語譯:年輕的時候哪裡知道世事艱難,往北眺望中原,豪氣如山。遙想當年下雪的夜晚,我們高大的戰船出現在瓜洲渡口,擊退金兵,秋風之中,披著鐵甲的戰馬在大散關守禦。徒然自我期許為邊塞的萬里長城,但看看鏡中的我,衰老的鬢髮已經斑白。諸葛亮的出師表實在聞名後世,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國學常識:

前後出師表之比較:

書名

時間

建興五年

建興六年

寫作

背景

駐軍漢中

準備北伐曹魏

欲出兵散關、圍陳倉之時

主旨

開導昏庸

審量時勢

名句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整理:

1、妄自菲薄:任意看清自己。

   義近:自暴自棄、畫地自限、自慚形穢。

   義返:妄自尊大、夸父逐日、目空一切。

2、陟罰臧否:賞善罰惡。

   義近:舉直錯枉、黜陟幽明。

   義返:僭賞濫刑、賞不當功。

3、三顧草()廬:禮賢敬士。

   義近:紆尊降貴、禮賢下士。

義返:嫉賢妒能、目使頤令。

 

猜謎語

1、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劉備借荊州      (只借不還)

3、張飛穿針        (大眼瞪小眼)

4、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5、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多字一義:

 

 

        

謙詞

「猥」自枉屈。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駑鈍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計足下久不得「僕」書,必加憂望。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二十「忝」科名。(司馬光訓儉示康)

不佞

此則「不佞」之幟也。(連橫臺灣通史序)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修辭整理:

 

1、臣本「布衣」。(借指平民)

2、深入「不毛」。(借指蠻荒地區)

3、「行陣」和睦。(借指軍隊)

4、「兵甲」已足。(借指軍備)

5、欲報之於「陛下」(借指天子)

6、「益州」疲弊。(借指蜀國)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1、陟罰臧否。(原式作「陟臧罰否)

2、志慮忠純。(原式作「志忠慮純)

3、性行淑均。(原式作「性淑行均)

 

作姦犯科。

 

 

形音:

1、中道崩「ㄘㄨˊ

2、「 ㄓˋ」罰「臧否」

  ㄗㄤ   ㄆㄧˇ

3、「ㄅㄧˋ 」補「闕」漏

4、傾「頹」

ㄊㄨㄟˊ

5、「庶」竭「 ㄋㄨˊ」鈍

ㄕㄨˋ  

6、「攘」除

ㄖㄤˇ

7、「諮諏」善道

      ㄗㄡ

8、遠「佞」

ㄋㄧㄥˋ

9、「孱」弱

ㄔㄢˊ

10、妄自「菲」薄

ㄈㄟˇ

11、郭「攸」之

ㄧㄡ

12、費「禕」

13、「行」陣和睦

ㄏㄤˊ

14、「猥」自枉屈

ㄨㄟˇ

15、「夙」夜憂歎

ㄙㄨˋ

16、「斟酌」損益

ㄓㄣ    ㄓㄨㄛˊ

17、職「分」

ㄈㄣˋ

18、以彰其「咎」

ㄐㄧㄡˋ

 

 

注釋:

1、妄自菲薄:隨意看清自己。

2、陟罰臧否:即「陟臧罰否」,賞善罰惡之意,對好的官員加以遷升、獎賞,對不好的官員則加以降職; 懲罰。

3、作姦犯「科」:法令。

4、貞亮死節:忠貞誠信,能為節義而死。

5、聞達:揚名顯達。

6、斟酌損益:權衡得失,考慮取捨。

7、「諮諏」善道:徵詢、訪問。

8、忘身:捨身忘死。

9、恢弘:發揚光大。

10、驅馳:奔走效力。

11、察納雅言:明察接納正直的言論。雅言,正言。

12、攘除姦凶:此指消滅曹魏。攘,排除。

13、優劣得所:人才優劣,各得其所。

14、裨補闕漏:彌補缺失遺漏,裨補,補救、彌補。

15、引喻失義:言談間引用不當的譬喻。

 

 

 

前後出師表比較
前出師表
主旨:勸後主「親賢臣,遠小人」以鞏固根基,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
出處:見《三國志諸葛亮傳》《昭明文選》著錄只稱出師表,無前字。
其他: 對自己治國方略是正面的闡述,對後主是諄諄告誡。
時間:作於建興五年(225)
主旨:親賢臣,遠小人
感情基調:高昂
後出師表
主旨:以審時度勢,力排眾議,重申北伐討賊之義。
出處:不見《三國志諸葛亮傳》,亦不見《昭明文選》與《諸葛忠武侯文集》,只見於本傳裴松之注所引,引文後說:「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後人疑是偽作。
其他:對自己的北伐戰略則是反面的闡述,以諮詢求教的口吻表達出來。
時間:作於建興六年(226)
主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感情基調:低沉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