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     何為鄉土文學?
自國府遷台以來,反共文學與中國舊文學一直是台灣文壇的主流。1960年代中期,「現實主義」的文學觀點開始在台灣出現,到了1970年代,現實主義逐漸滲入鄉土文學作家的作品中,與文壇主流的「現代主義」相互對抗。19722月關傑明發表〈中國現代詩的幻境〉、〈中國現代詩的困境〉;19738月唐文標激烈詩論戰。批評作現代主義的詩,引發了一場現代 詩論戰。
19774月,台灣「鄉土文學論戰」正式引爆。王拓在《仙人掌雜誌》上發表〈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直指鄉土文學的興盛是可喜的現象,至於描寫對象還應該包括以都市生活為主的現實社會。5月,葉石濤於《夏潮》發表〈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闡明台灣鄉土文學的歷史淵源和特性。
反鄉土文學派則以政治抹黑展開反擊,銀正雄批評鄉土文學的作品,「有變成表達仇恨、憎惡等意識的工具的危機」;朱西甯則指控部分鄉土文學論者有分離主義,主張台灣獨立的嫌疑。同年8月,《中央日報》總主筆彭歌發表〈不談人性,有何文學?〉,點名王拓、尉天聰及陳映真三人「不辨善惡,只講階級」;緊接著余光中又發表〈狼來了〉一文,把鄉土文學派打成中國的「工農兵文學」。在1977711月間,《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連續發表58篇文章攻擊鄉土文學(真是太壞了!!你們說是不??)
官方的態度原本是要打擊鄉土文學派,但1977年底「中壢事件」爆發,官方或許不想樹敵太多,於是在19781月「國軍文藝大會」上,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強調要團結鄉土,鄉土之愛擴大了就是國家之愛、民族之愛,為「鄉土文學論戰」暫時畫上一個休止符。
鄉土文學論戰表面上是現代主義與鄉土文學之爭,但實際上是官方意識型態與反官方意識型態的衝突。這種衝突在1979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鄉土文學中強調「台灣主體性」的言論,也暫時銷聲匿跡。不過後來隨著黨外運動的勃興,鄉土文學論戰進一步演變成1983年開始的「台灣意識論戰」。

 

2.     下列鄉土文學作家,各請寫出一部(或以上)作品

楊逵:送報伕
賴和:一杆秤子 南國哀歌 蛇先生
吳濁流:亞細亞孤兒 先生媽
鍾理和:貧賤夫妻 新生 同姓之婚
李喬:阿妹伯 寒夜三部曲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看海的日子
王禎和:嫁粧一牛車 玫瑰玫瑰我愛你
洪醒夫:黑面慶仔 逆流
吳晟:無悔 吾鄉印象 店仔頭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